引子
近日和朋友聊天,她谈及在TCL公司的实习,以及在这其中感觉到的一些困惑,包括空余时间怎么安排,如果更好统筹时间等等。于是我又发挥我"毁"人不倦的特长,谈了一些我对工作从实习到正式工作的一些体悟。谈前先问了一些问题,方便更加精确的定位问题。总体来说朋友已经是比较天资聪颖的,基本已经能胜任他的实习工作,问题更多的是如何更进一步,已经不算是实习上的问题了。恰好当时匆忙,表达的也比较零散,事后想想还是细化总结一下,方便来日自我打脸,拆分成两个部分:实习的三个层次与工作的三个境界。
实习三层次
在做事
在做事是指你在做所实习的这个岗位上的日常工作
请注意,在上班和在做事概念上是不一样的,只有在做和你岗位有关的日常工作才能被称为在做事(毕竟这才是你实习的意义),如果你的大部分上班时间的工作内容是和你岗位无关的,你就要考虑下原因了,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表现让带你的人不放心给安排工作或者他太忙以及工作运转速度太快没有适合你接入的工作,当然也有可能你的实习单位只是缺一个打杂的。判断一下,自己日常工作上与岗位相关的时间占比就可以估算自己是不是在这一层次了。如果是,仔细思考原因并解决,如果是领导太忙,那我们就要主动点。如果是让人不放心,就找些简单的先熟悉,再要求做复杂的。如果是公司缺打杂的。。。你就考虑下自己是不是天生就像打杂的吧。
能做事
能做事是指你能开始慢慢承担你所实习的这个岗位上的日常工作
请注意,我全文强调岗位是因为对公司而言,你个人的价值最终是要体现在岗位上的。某公司缺少一个人,本质上是公司缺少一个能胜任某个岗位的人。因为岗位才是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完成公司正常运转的最小单位。同样,这也应该是你去这个岗位实习的意义,掌握这个岗位所要求的技能,毕竟实习岗位要求里都写的很清楚,你不是奔这个来的难道是你瞎? 所以在这个层次上算是正式开始对你自己有个人提升。是否脱离这个层次的判断依据是处理这个岗位上的日常工作时你的吃力程度。这个时候需要大量的观察、学习、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等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的完成岗位的要求。不断坚持下去,当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处理的工作在意义上和正式员工并没有太大区别,你也能熟练掌握了岗位技能,同事也乐意将事情交付于你。在这个时候也就是说,你已经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公司流程中的一员了,你的实习工作也就圆满了。不过一般来说,受限于实习的时间长度以及多方面的原因,不一定说所有人都能圆满。
好做事
好(第四声)做事更多的是指在心态上的
在经历了前两个层次后,慢慢岗位上的日常工作完成得很好,甚至游刃有余。如果实习期够长或者直接转正了,这个时候你曾经觉得对你意义很大,有新鲜感的工作就开始逐渐失去乐趣。公司的岗位法则到了这一步也开始一变成为约束你的因素。工作的重复,环境的固化会开始日益影响你的心态。这个时候自我调整就非常重要了。让自己从工作中从生活中得到快乐,是一个很重要的个人素质。毕竟,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呢。
实习的一些个人建议
聊完大方向上的实习层次,来聊聊有哪些方式能让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实习生吧。
确定实习目标
从选择实习单位开始,就应当明确自己的实习目标。最好对应岗位要求,做好自己的个人清单,包括岗位技能以及人际技能等等觉得应该在这次实习中要掌握的东西。
主动反馈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做日报,这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但是这个简单的事情或许能让你显得特别不同。当代的大环境下,年轻人普遍浮躁,个性意识强。甚至是要求写日报都会被部分年轻人认为是无意义或者不信任能力的表现。相反,如果能够主动日报,会体现出你极多的个人素养,包括但不限于①积极的精神面貌②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③量化了你当天的工作量④体现了你的学习、反思、理解、总结能力⑤体现你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更是对单位负责的态度⑥也方便你自己自我审视与思考,监督与回顾自己的进度。⑦方便领导对你更了解更好的安排你的工作⑧特殊情况下,这也是和领导沟通的一种方式,将自己的困惑、需求等等反馈的一个很低调的渠道。
一句话总结:这个极为简单的小事,或许效果超乎你想象,也许连带你的人都会觉得惊讶,即使我参与以及带过这么多团队,也并没有多少人能做到此点。
学会提问
提问这么简单,谁还不会了?
或许你还真不会,提问是为了让我们将遇到的问题精炼后通过向了解的人询问以获得最高效的解决问题。但是,大部分人的提问却是将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或者说麻烦)转移到他人以期望获得可能的解答(转移麻烦到他人身上)。我们要知道,当我们向他人询问的时候。我们同理也占用了他人的同等时间,对他人其实是造成了打扰与成本的,所以有问题就问固然是种好习惯,但是做好更多准备再问更是你个人素养的体现。可以做得准备如下
①提问前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最好百度过。避免询问一些明显可以通过通用方式简单查询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进行这一步,那么你并不是提问,你只是懒。比如我不能问我的气象学老师:冰雹的定义是什么。事实上通过你的问题,回答者也在进行对你审视,通过你问问题的方式与内容,能看出你的思考与解决问题方式。因此,做好准备再问,是对自己以及回答者更负责任的态度。
②问题简要,突出重点。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但是有场景的问题,上下文要交代清楚,但无需事无巨细,太大的问题可以尝试拆解,提问也可以参考SMART法则。
③情绪上的细节,提问题是可以带有一些情绪,比如自己遇到问题很头疼,但不要一整个过程都在陈述情绪,问题无奈是否解决,记得表达感谢。有时候,别人给了你思路,最后你完成后,通过短信或者别的方式告知并感谢会让回答者更有好感。
④注意时机,可以当面,也可以通过聊天软件文字留言等待他人有空时处理。
一句话总结:自我感觉学会提问与寻求帮助是一辈子都要慢慢完善的技能,我也还在努力。
其他
诸如注意细节、学会总结、守时、如何优雅的提意见、沟通技巧什么的篇幅问题就略过了。
工作三境界
如果说实习的层次我还可以胡言乱语一下,工作的境界就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了,这种周边大神众多,随时环绕打脸我可不想经历。因此粗言鄙语,不做参考,聊胜于无。
看山是山
刚开始接触工作的时候,工作只是脑海中的概念,就像看到吃的只是想到味道想吃而已,比如看黄焖鸡想到香味流口水,看烤鸡翅仿佛闻到气味蠢蠢欲动,都只想立马吃了,并不会有其他的想法。如果体现在工作上就是看到一个事情也就是一个事情,处理问题也就是处理问题,能够把事情完成就好。甚至做事最好有模版,照样画瓢。
看山不是山
到了这个境界,开始对工作的理解不只停留在表面,慢慢开始思考工作上许多的细节问题与条理。甚至主动摸索其中的一些关联。就像看到黄焖鸡,眼里不只是吃的了,开始关注配料、工序、做法以及不同火候对味道的影响。也许自己都有兴趣改变一下配料摸索一把。体现在工作上就是开始深入思考工作中的流程环节,每一环与另一环之间的关联,为什么要做有些事,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思考的层面也会进一步从本职工作到部门到公司甚至到行业。在慢慢梳理手头的事情的时候,也会开始悉心关注每个同事做事的方法,取长补短。长期下去,对自己、对公司、对行业开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往往看到同行业的案例,或者一个表面现象就很快能猜出背后的一整个逻辑。
看山还是山
最终境界,山归于山。当你一切都已经熟稔于心的时候。你已经无需再去关注里面,当时知道自己随时可以做出或者判断出这道黄焖鸡的做法时,你将不会再有想去思考的念头。
或许每个人最终都有看山还是山。但每个人最后看到的山又各有不同。
有些人或许是已经遇见太多,吸引不了兴趣,就像黄焖鸡做法再多,不过饱腹。
有些人是不再纠结,放过自己,放过别人,体会黄焖鸡里最好的滋味,也不在紧抓其中不合味的点。
有些人是已经在时光中逐渐内敛,心中万般思绪,眼底平静如水,并非无感,只是不愿表达。
还有些人呢,是已经万法归一,信手拈来,无需再用黄焖鸡来证明自己。随缘行走,一通万通。
哪种是你追求的山,应当是心理有底的。
比较可惜的是,大部分人的境界是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之间反复徘徊。就比如刚开始看到黄焖鸡,蠢蠢欲动,后面就会去找黄焖鸡是怎么做的,流程制度一旦知道了或掌握了之后,又回到心如止水,按照制度重复下去。反复多了,就习惯了,也不会再有超脱之处,最终停留在第一境界,看山是山。
不管如何,好好磨练自己,希望历经千帆,仍是少年。
与君共勉。
Comments | NOTHING